> 通信 >

      焦點資訊:院士專家共話新時代科普

      時間:2022-09-28 09:43:15       來源:光明網


      (相關資料圖)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格致論道講壇第88期活動“新時代科普—推動新時代科普工作高質量發展”活動在北京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大廈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汪景琇、中國科學院院士翟明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共同探討了在新時代科普中科技工作者應如何推動科普工作,并圍繞我國科普現狀和未來發展,以及新印發的《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展開討論。

      汪景琇·做科普是科學工作者的一個責任

      講壇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汪景琇表示,“科學知識本身就屬于公眾和社會”。作為科學工作者,科普工作是一種“本能的需求”,科學家的前沿創新成果也需要和公眾做分享,尤其是青少年,要知道科學家們在做什么,當下在關注什么,有什么想法和進展,“要告訴青少年什么叫科學研究,怎樣做科學研究”。

      翟明國·地球知識是科普的“語文算數”

      “科普工作是科教興國的學前教育”。中國科學院翟明國院士從地球科學方面的科普工作為角度,分享了他對于科普工作的看法。他表示:“科普工作是告別愚昧的一個重要的手段”,科普應該主要給公眾講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公眾對于“全社會變化的判斷能力”。“科學普及的程度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科學普及的程度提高了多少,就能看到我們整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多少。”

      張雙南·科普四抓手:講故事、接地氣、抓熱點、有個性

      “講故事、接地氣、抓熱點、有個性”,這是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員張雙南就科普工作總結了四個要點。張雙南表示,我們“需要第四次科學啟蒙”,正確的科學教育要有正確的科學知識,要有科學史,要有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去教育。

      陳潤生·我的一些研究經歷

      “科普要想做的深入人心,讓大家對科學有一個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知識是很重要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通過分享自己多年來的科研經歷,講述“科研和科普之間的一脈相承”關系,他表示,只有把科研做的深入了,科普的切入角度才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活動通過中國科普博覽科學直播、央視頻、中國青年報、科技日報、嗶哩嗶哩、微信等平臺進行網絡直播,全網直播觀看人數近百萬,激發了了公眾對科學科普知識的熱情,引發了對“新時代科普”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宋雅娟)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