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最后一個交易日,港股高開低走,恒生科技指數大跌。
截至7月29日收盤,恒生指數跌2.26%,報20156.51點,刷新5月26日以來新低;恒生科技指數大跌4.86%,報4331.19點;恒生國企指數跌2.78%,報6885.48點。
至此,恒生指數7月累計收跌7.79%,恒生科技指數7月下跌11.07%。
【資料圖】
大型科技股領銜大市下跌,互聯網醫療股、煙草概念股、手游股、航空股、生物醫藥股、內房股與物管股紛紛下挫。
科技龍頭領跌,嗶哩嗶哩、阿里、美團等跌超6%,阿里巴巴市值再度跌破2萬億港元,騰訊、京東跌超4%。
消費股集體大跌,閱文集團跌超7%,泡泡瑪特、思摩爾、九毛九跌超6.5%,網易云音樂、呷哺呷哺跌超5%。
內房股、物管股大跌,德信中國跌超9%,華潤萬象生活跌7.8%,合景泰富跌超7%,旭輝永升、時代中國、寶龍商業等跌超6%。
今日南下資金凈流入7.9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滬)凈流出2.94億港元,港股通(深)凈流入10.84億港元。
國信證券的研究觀點認為,恒指2021年7月下跌至今年3月,低位震蕩格局已維持一個季度,反彈勢能充足。基本面上,個股業績下修趨勢有望在中報季結束。今年下半年或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三季度反彈,則建議投資者四季度謹慎;二是三季度低位震蕩,四季度反彈。
無論是哪種情況,國信證券都建議投資者在三季度布局,準備迎接反彈。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稱,中報盈利下修壓力等是抑制港股投資情緒的內部因素,而美聯儲加息、海外衰退風險增加等是外部因素。
此外,顏招駿表示,由于大部分公司已進入業績前的靜默期,公司不能進行回購或增持,也增加股價的波動性。但是,港股恒生指數的PE低于過去十年平均1.25標準偏差,估值開始具承托力,投資者目前沒必要拋售手上持股。
“下半年應該價值與成長均衡配置,‘低增長+高通脹+強緊縮’是第三季度海外市場的宏觀組合。”顏招駿表示,第四季度來自外部聯儲局的加息及無風險利率上行壓力會收斂,而內部中國企業的盈利路徑開始清晰,所以第三季應繼續配置如石油、煤炭、電訊等高現金流高股息的板塊,預計第四季度風格將更積極向成長板塊切換,因此成長板塊在三季度下跌將是個吸引的黃金窗口。維持下半年恒指波動區間介于19500至24300點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