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 >

      全球微頭條丨高考填報志愿一定要選熱門專業嗎?

      時間:2022-07-08 05:42:39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高考結束,學子們懷揣夢想,揚帆起航。圖為6月9日,在湖南省長沙市一中考點,考生在考試結束后跑出考場。新華社


      【資料圖】

      2022年高考報名人數再創新高,達到1193萬,相比2021年多了115萬人。從6月23日起,各地陸續開通2022年高考成績的查詢通道,多個省市公布高考錄取分數線,考生填報志愿成為熱門話題。

      有些門類在求穩的2022年成為熱門,例如,警校、醫學、師范,對應著公檢法、醫生、教師等體制內相對穩定的職業;而一些前幾年火爆的專業則在新形勢下變得就沒那么“熱門”了,例如,翻譯、會計、金融、土木、生化環材。

      如今,高考志愿填報仿佛成了在一定合理區間里尋找價值洼地的“投資”行為。那么,高考后選擇專業應該注意什么呢?

      近年來高考熱門專業變遷明顯

      據百度高考熱度榜顯示,2013~2022年,高考熱門“專業”TOP5正逐漸被工科“霸榜”。尤其2015~2017年,隨著“計算機”“人工智能”等工科“種子選手”的相繼出現,此前文科專業長期“主導”高考熱門專業的局面被徹底改變。在2022年高考熱門專業TOP5榜單中,文科專業蕩然無存。

      文科專業勢頭最強勁的時期是1977~2000年,高考恢復20年內,“財經”“對外貿易、國際貿易”“法律”等文科專業分別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成為“熱門專業”。1977年高考恢復至21世紀初,我國經濟建設的目標方向調整,經歷了“四化建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依法治國”等重要階段,相關人才需求大量增加。

      但隨著21世紀互聯網的興起,據麥可思數據顯示,2013~2021年,法學、歷史學等專業持續位列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滿意度較低的“紅牌專業”分類。同時段內,“地質工程”“采礦工程”“軟件工程”“信息工程”等眾多工科專業逐漸崛起,持續成為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滿意度較高的“綠牌專業”。

      據國家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工科方向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達到約2.8萬元,比全行業平均工資高出近一半。不過,智聯招聘數據顯示,近3年春招,偏向文科的“金融業”相關職位薪酬水平持續超過計算機軟件、IT服務等工科方向職位。2022年一季度,基金/證券/期貨/投資、信托/擔保/拍賣/典當兩類文科方向的職業,薪酬分別達到約1.38萬元、1.3萬元。

      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部分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分析》透露,至少自2012年起,“制造業”這一工科行業就持續占據行業需求首位。在近兩年,制造業用人需求比重進一步提升,已達到40%以上。

      目前,中國整體就業市場正在發生變化。據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數據顯示,衡量全國就業景氣程度的CIER指數在2017年第四季度達到歷史峰值,隨后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高校畢業生CIER指數在2022年第一季度跌至0.71,為2018年以來最低值。截至2022年5月,全國人口城鎮調查失業率已接近6%。前程無憂2022年《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顯示,91.6%的職場人或多或少都需要加班,工科相關的計算機、互聯網等兩成從業者平均每日加班時長超過3小時,文科相關的教育等職業日均加班時長超過1小時。如今不管是社科人文還是理工科職業都很“卷”。

      高考填報志愿選擇專業的“秘笈”

      實際上,給學習成績優秀的考生和普通考生推薦專業的邏輯并不相同。成績足夠好的學生選擇權更多,試錯空間更大,原則上除去少數“天坑”專業外沒什么不可建議選擇的專業。如果自身不反感,選擇熱門專業如計算機、金融、法學也沒什么問題;基礎學科如數學、物理、經濟也是不錯的選擇。

      熱門專業對口的行業往往能給畢業生開出可觀的報酬。計算機、金融、法學、中文、臨床醫學這些專業的頭部畢業生都能得到較高報酬,年薪30萬元不是夢。金融、法學、中文專業的學生兩極分化,內卷程度高,但如果實力足夠,進入的學校足夠好,最終能進入高端崗位并非難事。臨床醫學專業雖然學習辛苦,培養周期長,工作也辛苦,但專業更側重經驗積累,“越老越吃香”,就業前景穩定。

      成績好的考生還可以選擇基礎和交叉學科。學數學、物理,只要基礎扎實,此后可以在相當大范圍內換專業。中文、經濟也是基礎學科,換專業相對容易。但比較難學是這些專業的共同特點,只有愿意認真鉆研的學生才能從中獲得最大收益。

      生物、化工、環境、材料、機械、土木等被稱為“天坑”專業,知識體系與其他專業相對獨立,出路窄轉行難,有些行業目前在我國處于發展初期,有的行業受制于我國產業結構限制,高端崗位稀少,如果沒有強烈興趣,不建議考生選擇。

      同時,拿著高分過于追求當前的熱門不可取。將眼光放遠到10年、20年后看,沒有哪種選擇會永遠正確,也沒有什么專業會永遠熱門。曾經不被看好的領域,也有可能在某處異軍突起;曾經大熱的專業,也可能數年后“人口過剩”,難以就業。

      普通考生可以選擇的“好專業”范圍有限,很多熱門專業和基礎學科在普通分數的層次上性價比較低。在一般院校學習某些熱門專業,未來就業時可能只能“陪跑”頭部學生,找工作并非易事。反而對尖子生來說性價比一般的師范、臨床醫學、英語等有專業技能的專業,以及電氣、土木、核工程等工科專業,甚至生化環材、農學這些“天坑”專業,普通考生如果沖著考研考博目標去,反而具有更大優勢。

      如果考分夠不上985、211、雙一流院校,選學校價值就不太大,選什么專業、在哪個城市讀書更重要。在這個層次上的考生,不論文理都不宜選擇基礎性學科,而應該選擇應用學科。例如,數學、物理等注重知識的理工科很難學,普通學生學不來,學不透,不如不學。但偏科理工的人可以放手選擇基礎學科,揚長避短,說不定還能“逆襲”。

      報專業要從興趣和長遠著眼

      總之,高考志愿填報選專業,讓很多考生和家長感到頭疼,因為專業的選擇往往會影響未來的就業,甚至會影響一輩子的職業生涯。

      很多時候,專業和職業并不完全劃等號,現在學的專業未必就是未來的職業,也未必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尤其是文科類專業,跨專業、跨領域就業和發展的概率非常大。從長期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來看,不少專家建議最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而不要選擇所謂的熱門專業,因為驅動一個人不斷深挖、不斷前進的是興趣,任何專業只要做得足夠深、足夠精,都會得到好的回報。雖然專業和職業不完全劃等號,但專業通常指向未來職業,在做選擇前,最好能做盡可能多的職業探索,幫助自己作出正確選擇。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