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回首2021年,中國可再生能源事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熊敏峰在《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1》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0億千瓦,占全國電力裝機的44.8%,水電、抽水蓄能、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均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發電量2.48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9.7%;可再生能源利用總量達到7.5億噸標準煤,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4.2%。據最新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再創新高,發電裝機容量超過11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了解,《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1》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編寫,按年度發布,至今已經連續發布6年。報告分常規水電、抽水蓄能、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地熱能、新型儲能、氫能等部分,對可再生能源行業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發展狀況進行了系統整理、綜合歸納和研究分析。
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介紹,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在2021年體現以下特點:首先,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一批綱領性的文件指引了行業的發展,包括“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以及《可再生能源“十四五”發展規劃》等。
其次,科技創新推動行業持續進步。可再生能源領域科技創新應用取得新進展,支持和促進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水電領域百萬千瓦級水輪機組、陸上風電的低風速風電技術、海上大容量風電機組技術以及不斷快速迭代的光伏制造技術。整體來講,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優勢進一步增強,水電產業優勢明顯,成為全球水電建設的中堅力量。風電產業鏈完整,有6家風電機組制造企業位列全球前十,光伏全產業鏈在全球占有70%以上的市場份額,占有主導地位。
面向未來發展,熊敏峰認為要更加重視“創新”和“質量”。比如,為落實新型電力系統要求,抽水蓄能電站要承擔的任務比以前更多,不同地域、不同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在功能、運行、技術特點上均有不同,這從客觀上要求抽水蓄能電站“一專多能”,投資運行、勘測設計、施工建設、裝備制造等全產業鏈要實現協同創新、協調創新,通過“創新”創造價值、疏導成本,通過“創新”補足勘測設計、裝備制造的短板。再如,為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躍升式發展,還要在體制機制、開發模式、單一能源品種利用與多品種融合發展及產業鏈協同等方面進一步創新發展。
熊敏峰希望相關政府部門、投資企業、科研機構、建設企業和裝備企業等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1》預計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達到10億噸標準煤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2025年,地熱能供暖、生物質供熱、生物質燃料、太陽能熱利用等非電利用規模達到6000萬噸標準煤以上。為如期實現目標,將重點推動以下工作:大力推進基地化規模化開發,創新新能源開發利用模式,促進新能源與新興技術、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新基建等深度融合,不斷拓展可再生能源發展新領域、新場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