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全球快資訊丨控制論原理讓機器更容易“理解”人

      時間:2022-09-01 17:48:55       來源:科技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莫斯科8月30日電(記者董映璧)俄羅斯南烏拉爾國立大學科研人員運用生物控制系統原理開發使機器更容易“理解”人的技術。這些機器包括先進的運動模擬器、醫療設備和工業控制系統。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傳感器》雜志上。

      目前,人在生物控制系統中被作為一種不穩定元素,因為人類具有不同的反應時間、不同的身體特征、會產生疲勞等。客觀評估人的狀況對機器來說是一項不平凡的任務。但與此同時,生物控制論發展的成功正取決于機器學習“理解”和“考慮”人當前生物參數的程度。

      南烏拉爾國立大學科研人員基于心電圖數據方法,創建了一種把人體在與控制論系統交互時的反應數字化的技術。

      研究人員表示,建立生物控制系統的主要問題是對外部刺激的反應時間、身體或神經疲勞以及人的其他特征的可變性。心電圖信號是關于一個人當前狀態的最容易獲得和最準確的信息。研究人員使用了高靈敏傳感器,它甚至可通過組織讀取心電信號。得益于此,未來可直接把這種傳感器裝入衣服中。這種設計有助于在沒有醫生參與的情況下完全控制心電圖。

      研究人員稱,這種心電圖記錄方法比當今心臟病學中使用的經典方法具有優勢,因為它以更簡單的程序提供了相同的詳細信息,而且不限制人的活動。例如血糖水平的變化在心臟病學中是被忽視的,這是心電圖等值線的變化,傳統上被認為是“正確”診斷的障礙。而對于胰島素的變化,用這種方法記錄的血糖水平變化所需的時間為30—50秒,而當前常用方法是20—30分鐘。

      標簽: 研究人員 生物控制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