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云生態大會在福州開幕,作為峰會重要組成部分,云生態大會以“共鑄國云 智領未來”為主題,旨在助力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數字社會,夯實數字技術新基礎,激發數字經濟新活力,推動云計算產業科技創新。在大會同步開設的云網技術創新趨勢技術論壇上,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信”)總經理龔勃發表演講《云網融合3.0的創新實踐——上海智云網絡和云寬帶》,從新思考、新底座和新實踐三方面分享了上海電信承接中國電信云網融合3.0戰略,通過智云網絡助力上海夯實國際數字之都信息化底座的創新實踐。
過去20多年里,人們使用的網絡經歷了“由窄帶到寬帶”、“銅寬帶到光寬帶”兩次重大意義的革新,在今年的5·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上海電信發布了承載于上海智云網絡之上的新一代寬帶“云寬帶”, 龔勃表示,到今年年底,將有200萬以上用戶升級到云寬帶。云寬帶是基于天翼云底座、依托邊緣云的一次云網應用探索,是中國電信“十四五”云網發展規劃寬帶網絡方案的上海落地成果。上海智云網絡作為全球領先的新一代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加快城市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轉型進程。
布局:新底座創造新價值當前,無論是各行各業的業務需求、技術發展的內在要求,還是城市建設的現實訴求,都在呼喚更智慧、高效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為此,中國電信全面實施“云改數轉”,在本次云生態大會上正式發布中國電信云網融合3.0戰略,全面推進“云、網、數、智、安”等多要素的統籌建設與協同布局,加快云網一體化,通過科技創新提升數字要素能力,并以要素升級和集成創新為核心,打造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提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集成創新行業解決方案,實現云網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
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貫徹落實中國電信集團云網融合3.0戰略,上海電信全面啟動上海智云網絡和云寬帶的創新實踐,探索上海落地解決方案。
據龔勃介紹,上海智云網絡是基于中國電信云網融合3.0框架,利用自主可控的軟件定義、云原生、人工智能、內生安全等新技術,通過軟件化、云化和服務化,形成固移融合、云網融合、IT/CT融合的新型云網架構,實現云網邊端安一體化的綜合性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他談到,上海智云網絡主要具備上網先上云、大內網、云邊協同、安全原生和彈性智能五方面主要特征。此外,上海智云網絡還具備五大優勢,分別為云網融合的智能連接優勢、遍布全市的邊緣算力優勢、云邊協同的云云互聯優勢、融云融網的內生安全優勢和邊端一體的激發新業態優勢。
利用智云網絡新底座的這些特性和優勢,上海電信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實踐。在智能連接方面,上海電信針對5G信號室內區域覆蓋不足的業界難題,應用5G+WiFi6固移融合的智能連接技術,研發推出VoWiFi創新應用,自研的溯源網關已經取得工信部的合規性認可,2022年5月實現全球首個端到端帶溯源能力的原生VoWiFi業務First Call,計劃下半年在多省試商用;在邊緣算力方面,上海電信針對適老助老應用場景,研發智能視頻算法,并部署在邊緣云,通過近端計算對獨居老人進行姿態等的智能檢測和分析,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進行預警處理,守護獨居老人的安全,創造“有溫度”的數字生活。
演進:“光寬帶”到“云寬帶”云寬帶是上海電信基于天翼云底座、依托天翼邊緣云的一次云網應用探索,也是當前最重要的基于上海智云網絡的創新實踐案例。據介紹,云寬帶在架構上進行了深度創新,打破了傳統寬帶里網和云的邊界。與傳統寬帶相比,云寬帶的架構基于NFV和SDN技術,以天翼邊緣云為核心,構建云化網關,以前在家庭網關終端側執行的如撥號、各類控制功能,現在都可以在云里實現。用戶訪問邊緣云上部署的業務,在接入側由云網關收斂,流量可就近直接入云,應用體驗全面提升。
作為一項將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深度結合的寬帶新業務,云寬帶提供連接、算力、應用三位一體的服務,通過天翼邊緣云和網絡智能化的深度融合,疊加天翼云內豐富的業務應用及海量的處理能力,實現了“光寬帶”向“云寬帶”的創新演進。
上海電信最早在10年前就已經布局邊緣云,在網絡、云技術、算力資源、安全能力方面積累了充足的優勢,今年5月,上海電信宣布建設泛在智能、融合高效、綠色開放、國際一流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實現“感-連-算-樞”四位一體。
“云寬帶是對傳統寬帶的重新定義。”龔勃在演講中強調,云寬帶具有傳統寬帶無可比擬的優勢,體現在供給升級、自主安全和雙網雙速等多個方面。
首先是供給升級,也就是從傳統寬帶只提供接入,升級成融安全、存儲、AI、加速等差異化、個性化的應用。實測數據顯示,通過云邊協同,云電腦的時延可達5毫秒以內,智家硬盤上行速率可達500Mbps,綠色安全上網對詐騙網站的攔截率達到99%,海外加速打開海外網站時間縮短為1/5。
第二大優勢在于自主安全。云寬帶基于中國電信自研的天翼云4.0底座,采用虛擬化方式部署,使用邊緣云物理隔離,安全性、可控性更高。用戶可隨時對云寬帶的速率、訪問應用等進行自定義和自配置,大大增加了承載個性化應用的靈活性。
第三是實現了“雙網雙速”,即通過邊緣云內的云化網關、DPI等實現上網流量到互聯網和內網的雙網雙速接入。大二層網絡的內網接入速率與互聯網速率控制解耦,大內網特定應用可獲取更高帶寬、更低時延的承載能力。
此外,云寬帶還具備簡潔網絡、成本可控和智能組網優勢。只需通過云化網關下達指令,就能在3分鐘內自動完成“普寬”向“云寬”的無縫升級。云寬帶不僅比傳統寬帶部署方式所需時間縮短1/3,硬件成本也大幅降低,并且由于云寬帶可很好發揮云路由器、云端SDWAN和云防火墻的功能,傳統的防火墻、多地組網、應用上云投入高、專業人員缺乏等問題也能得到有效解決。
賦能:寬帶新價值創造云上新生態目前,上海電信已經在上海13個邊緣節點完成了能力部署,后續將加快建成60+500節點的邊緣云,實現居民生活半徑每兩公里內都有一個邊緣云提供支撐服務。在公眾用戶市場,云寬帶逐漸成為主流選擇,龔勃透露,自517發布云寬帶后,上海電信在一個月內發展了10萬用戶,年底將有200萬以上用戶升級到云寬帶,享受云寬帶帶來的便利。
隨著用戶的快速規模化,云寬帶打造出“靈活定制的網”和“無處不在的云”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貢獻力量。云寬帶底座是一個開放、包容、共享的能力基石,上海電信正在通過更多的應用對接合作,共同滿足更多的客戶需求,構建全新的云上生態。
賦能AI、游戲、安全等重點產業。在AI領域,將算力下沉邊緣,成為泛在近端的算力,結合固移網絡優勢,拓展深化合作;在游戲領域,基于邊緣云GPU算力的視頻實時渲染計算并串流同步輸出到終端設備的PaaS服務,提供極高畫質、極低延遲等實時云渲染等能力;在安全領域,通過邊緣云模式實現安全業務的自由編排,讓安全服務隨選隨用。
針對企業場景的應用需求,云寬帶與4G/5G網絡固移融合接入,通過邊緣云靈活構建城域內面向不同應用的大內網,為應用提供質量穩定、安全隔離的組網服務,打造以云為核心的智慧內網應用,服務遠程辦公、線上教學等場景;在家庭領域,云寬帶讓低互聯網速率用戶也能享受極致的加速體驗,實現了“網速自由”,并且,云寬帶還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寬帶上網,將“智能生活”、“安全守護”、“自主定制”等云端應用與接入寬帶深度融合,由“智家硬盤”、“綠色安全上網”、“AI安全守護”、“直播寬帶”、“游戲加速”、“親情守護”、“海外加速”、“天翼云電腦”等八大業務組成的全新產品體系,能夠更好地“想用戶之所想、急用戶之所急”;在民生領域,上海電信依托上海智云網絡和云寬帶的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運行底座,自研開發打造“魔都在線”服務,在內網側滿足市民基本的“醫食住行”,實現政務信息、生活服務的一站直達,助力政府構筑安全、便捷、優質的民生服務體系。“魔都在線”還會成為數字化影音娛樂內容分發基地,讓市民優惠便利地享受全方位的數字生活服務。
今年7月,上海電信聯合業界成立了“智能算力應用聯合創新中心”,致力于技術創新、應用創新、生態合作、人才培養四方面,聚焦算網關鍵技術,提升算力賦能水平,共同打造智能算力服務生態,做大公共算力服務。未來,上海電信將持續在上海推進國際領先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程中做好接應、做好承載、做好服務,攜手更多的行業、企業,推動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深度結合,助力打造智能化的惠民應用和“永遠在線”的服務體驗,為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注入動力。